一、中世纪晚期的“钱荒”与远航探险
在约三千年前,古希腊城邦的历史与中国大致并行,原始私人货币逐渐演变为政府铸币,瓦特交易所应运而生。与我国不同的是,欧洲多数时期处于分裂的城邦小国状态。疆域辽阔的罗马帝国仅维持了四百年,于公元395年分裂为西罗马与东罗马。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东罗马在今日土耳其和中东地区勉强维持了近千年。因此,古代欧洲多数时期缺乏统一的铸币制度。这种复杂的货币体系为钱币兑换商带来了商机,也为银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元5世纪至15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瓦特交易所。这一时期,天主教对人性、思想和文化的压制达到了极点,经济上则以封建庄园经济为主,庄园主剥削农奴,商业活动几乎停滞。因此,马克思曾评价说,中世纪的欧洲货币毫无地位。 到了13至14世纪的中世纪晚期,除了封建庄园经济外,还出现了大量独立于封建领主的自治城市,瓦特交易所。这些由商人主导的城市颁布了保障人身自由、土地自由、财政和贸易自由的城市宪章,形成了城市同盟(如汉萨同盟),对抗封建领主。特别是13世纪末以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民族国家相继诞生。在文艺复兴的推动下,封建领主和宗教势力受到削弱。欧洲的商业再次繁荣,甚至被称为“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唤醒了在东方沉睡了四百年的“钱荒”现象。实际上,“钱荒”在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就已存在,因为当时在与汉朝的贸易中,罗马帝国长期处于逆差。但中世纪晚期的“钱荒”更为严重,正如一位西班牙殖民者所述:“我们西班牙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起初,应对“钱荒”的方法是“重商主义”,即通过限制进口和增加出口来节约金银。 那么,西方为何没有采用纸币来应对“钱荒”呢?李约瑟指出,直到中世纪晚期,西方尚未掌握中国的三项技术:隔舱防水、煤的使用和纸币。尽管造纸和印刷术已普及,推动了文艺复兴,但西方缺乏大规模使用纸币的基本条件:统一的政府和财政。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如今财政不统一的欧元区能维持多久? 真正解决“钱荒”的是大航海时代。大航海的目的单纯,就是绕过奥斯曼帝国封锁的陆路贸易路线,到东方寻找金银。然而,当时的东方只有纸币。大航海始于15世纪的葡萄牙和西班牙,1487年,葡萄牙国王资助的迪亚士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发现了印度洋航线。1492年,哥伦布带着西班牙女王写给中国皇帝和印度土财主的国书,向西航行,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从此,历史翻开了新篇章。 二、大航海后的金融变革 大航海发现了大量的美洲金银,在欧洲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是“价格革命”,接着是“利率革命”。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普遍下降,高利贷退出历史舞台,商业和制造业的融资成本大幅降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更重要的是“金融革命”,这场革命奠定了现代财政金融体制的基础。 金融革命的第一项是公司制和资本市场的建立,极大地便利了企业融资。海外贸易是一项投资巨大、风险巨大的事业,单个商人甚至如葡萄牙、西班牙国王都无法承担。于是出现了合伙制,原始出资人的资金演化为股票,新加入的资金演化为债券,合伙制演化为股份公司。股票和债券需要发行和交易的场所,1650年荷兰阿姆斯特丹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此后,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在西欧、尤其是英国遍地开花。当时的股市异常火爆,以至于1720年发生了两次著名的股票泡沫危机(英国的南海危机、法国的密西西比危机)。 金融革命的第二项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形成,使得信用得以凭空创造。银行一词源自意大利语中的“banca”,指的是钱币兑换商门口的板凳。在繁荣的商业贸易中,钱币兑换商首先用汇票取代金银铸币作为支付工具,规模扩大后开始发行替代金银流通的银行券。银行间的清算促成了公有银行的建立,公有银行逐渐垄断了银行券的发行,1668年瑞典银行被视为世界上第一家中央银行。早期的银行券对应着100%的金银铸币存款,后来银行发现即使没有存款也可以贷款。据估计,18世纪早期的英国,银行券的规模是1500万英镑,而金银铸币只有1200万英镑,多出来的300万英镑就是银行体系凭空创造的信用。 金融革命的第三项是国债发行和政府信用的建立。以往欧洲的君王,如法国皇帝,是没有信用的,因为他们经常借钱不还。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财政税收和支出的权力从国王转移到了议会,支出开始受到议会财政预算的约束。同时,原先各个政府机构的借款,如海军券、陆军券等,都被统一为政府公债。从此,国债取代了土地,成为最安全的资产,这也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战争就是金钱,国债市场的发展让英国很容易筹集到战争费用。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国债是英国的秘密武器,这使得人口只有法国1/3的英国能够多次战胜法国。 三、金融革命后的工业革命 金融革命后不久,1760年英国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器取代人工的革命,标志性技术包括1765年的珍妮纺纱机、1768年的水力纺纱机和1769年的瓦特蒸汽机。到19世纪鸦片战争前后,欧洲又开启了以机器生产机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性技术如炼钢、铁路、发电机、电话等。西方将东方远远甩在了后面。 然而,如果观察第一次工业革命早期的技术,实际上都是源自中国。例如,根据李约瑟的研究,用水力驱动的石碾、水排和用风力驱动的风扇车等,西方落后于中国的时间在900至1100年之间;不输于珍妮纺纱机的缫丝机早在11世纪中国就已经存在,西方落后了600年。 那么,为什么技术一直落后的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而东方此前不能利用技术优势、此后也不能效仿呢?问题的后半部分将在下篇文章中分析,现在先来看问题的前半部分。工业革命之所以在技术落后的西欧发生,是因为金融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私人部门的信用创造活动,而信用是资本积累的前提和基础。 1883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马克思去世,熊彼特和凯恩斯出生。或许是因为兴趣过于广泛,凯恩斯直到年过半百才完成了著名的《通论》,而熊彼特不到30岁就出版了奠定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经济发展理论》。在这本书中,熊彼特说,经济发展的根本是靠创新,创新靠的是企业家;发明当然靠的是科技人员,但发明不是创新,未经实际应用的发明都属无用之物;发明变成创新需要通过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不是靠节衣缩食的储蓄,而是靠信用,信用创造又靠银行(实际上还有资本市场)。尽管企业家和政治家具有许多类似的特质,但政治家需要费尽心思说服一大群人,而企业家只需要说服一个人——银行家。 在最早工业化的英国,除了血淋淋的原始资本积累之外,资本市场而非银行成为信用创造、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西欧金融史学家金德尔伯格发现,当资本市场对铁路狂热时,英国的银行家们却惊人地袖手旁观。这被认为是“有钱人都想守住既得利益,而任何变革都有风险,令人烦心。只有那些想获得地位的新人才深知变化就是机会。” 然而,在欧洲大陆的德国,资本积累既不是靠原始资本积累,也不是靠资本市场。在《发展经济学》一书中,波金斯等人写道:“在欧洲,答案很明确是否定的……例如德国,当开始现代经济增长时,原始资本的积累几乎是空白。然而德国却有着能够创造资金的银行体系,这些资金在创造出来之后,借给了实业家。” 有经济学家总结道,落后国家要想快速赶超先进国家,需要率先发展银行业而非资本市场。事实上,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之所以仅用四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其他发达国家两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靠的就是“企业家+银行家”模式。这属于题外话了。无论如何,当西方展开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利率革命、金融革命、工业革命时,郑和下西洋之后的东方在做什么呢? 且听下回分解,瓦特交易所。文章来源: 酷玩网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