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一周因关税摩擦引发的市场起伏后,投资者终于在周末迎来了一些喘息的机会。然而,这种平静能持续多久仍是未知数。关税问题作为一种事件性的突发因素,往往会引发资金避险情绪和市场情绪的短期崩塌,从而导致市场波动性显著放大。
不过,一旦市场确认了关税对基本面的影响以及避险情绪得以释放,整个金融市场便能够找到新的平衡点。这一点从上周五全球股市的表现可见一斑,尤其是美股以收涨结束了一周的震荡。标普500波动率指数(VIX)的变化也印证了这一趋势。
可以看到,上周VIX指数创下近期新高。回顾过去几年,类似的极端波动仅出现在去年日本央行加息事件以及2020年疫情引发的金融动荡中。这也是为何市场在过去一周经历了如此剧烈波动的原因——毕竟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极为罕见。
当这种剧烈波动暂告段落后,影响Crypto市场走势的核心因素将回归到“通胀”和“降息”这两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上。只有降息才能带来流动性宽松,从而为以btC为首的风险资产注入增长动力。
通过对比过去10年全球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btC的价格走势,可以清晰地看出两者的强相关性。下图直观展示了btC过去10年的巨大涨幅与全球M2暴增之间的关系,且这种相关性远超其他金融数据。
因此,每当美国公布与通胀或降息相关的经济数据时,btC价格总会有所反应。这些数据最终决定了是否有新的资金流入Crypto领域。
然而,目前Crypto市场似乎过于聚焦于美联储的降息路径,而忽视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指标——中国央行(PBOC)资产规模。PBOC资产规模反映了国内货币流动性的状况,而这同样对btC价格有着深远影响。
当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西海岸的金融市场时,却忽略了我们自身的流动性变化。事实上,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货币流动性与btC涨跌幅息息相关。
下图展示了btC过去三个周期的价格涨幅与PBOC资产规模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几乎贯穿了每一次btC的大涨,并且刚好与每四年一次的周期吻合。
PBOC的流动性在多个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2020-2021年的Crypto牛市、2022年的熊市、2022年至2023年初的复苏期、2023年第四季度(btC ETF获批前)的飙升,以及2024年第二至第三季度的回调。
此外,在2024年美国大选前几个月,PBOC流动性再次转为正值,直接推动了一波“选举牛”行情。
不过,从下图可以看出,PBOC资产规模在2024年9月开始回落,并于2024年底触底回升,目前已达到过去一年的高点。从历史数据来看,PBOC流动性的变化通常会领先于btC及Crypto市场的大幅波动。
有趣的是,在2017年的btC牛市中,尽管美联储并未“放水”,反而全年加息三次并实施量化紧缩,但btC依然表现强劲。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当年PBOC资产规模创下了历史新高。
甚至从标普500的年度涨幅来看,其与PBOC流动性的相关性也较为明显。基于2015-2024年的数据,PBOC总资产规模与标普500的年度相关性系数约为0.32。
当然,某种程度上,这种相关性可能源于PBOC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与美联储议息会议时间窗口的重叠,使得短期内相关性被放大。
综上所述,除了密切关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外,国内金融数据的变化同样不容忽视。就在一周前,官方已经释放出信号:“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已预留充分调整空间,随时可能出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跟踪这一动态。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1月,我国存款总额高达42.3万亿美元,而美国的存款总额约为17.93万亿美元。从存款规模来看,我国拥有更大的金融潜力。如果流动性改善,可能会带来更多机会。
当然,另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即使流动性增加,这些资金能否顺利流入加密市场?毕竟仍存在一些限制。不过,香港已经给出了部分答案——政策环境相比几年前更加宽松且便捷。
最后,借用雷军的一句话来结束本周的评述:“风来了猪都会飞。”顺势而为总比逆水行舟更明智,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等待,还要在风口来临之际敢于抓住机遇,迎风而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