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载时光流转,人们对区块链这一新兴领域的憧憬曾盛极一时。众人普遍认为,区块链技术有望削减信任成本与交易费用,提升社会运作效率,并构筑一个充满信任的未来社会网络。
然而,一年时光荏苒,区块链除了短暂充当了投机者的收割工具外,似乎并无其他实际效用。从曾经的牛市顶峰跌落至谷底,众多币种价格从几十倍涨幅归零,甚至跌破原价至几分之一。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区块链应用却鲜有问世。资本、项目方和交易所赚得盆满钵满,而众多投资者则承受着割肉之痛,甚至有人走上绝路。
过去一年的剧情大致如此:
人们对区块链抱以厚望,牛市逐步升温,在年初一二月份达到了顶峰。然而,由于泡沫膨胀、资金涌入不足,市场随即崩盘,首轮牛熊周期由市场自发形成。
经过三四月份的沉寂,市场在四月底短短两周内再次迎来一轮上涨,与首轮牛熊周期相比,第二轮上涨更像是一场“人造牛市”:一方面,由于首轮崩盘过快,许多在牛市中进入的资本方(如当时声名显赫的真格基金)被套牢,项目方(如李笑来等人大量发行空气币)也未能及时套现,因此需要再次拉高价格自救;另一方面,国内对ICO的禁止导致一些项目方如ONT、HT等无法出售代币,只能通过空投、赠送的方式,但眼见其他项目通过圈钱获利,他们也开始通过拉高价格来割韭菜。
于是,借助各种公链竞选节点的机会,众多庄家纷纷行动起来。
如今,庄家收割完毕,市场无人拉抬,熊市不见底。
区块链、通证经济、币改等概念,它们的初衷是为了割韭菜吗?抑或是这些概念本身并无错,只是我们的应用方式出现了偏差?整个行业已经无可救药,还是仍有希望回归正轨?
近期阅读了闪电撰写的《代币经济将不可阻挡》,引发了我诸多思考。
以下是我对闪电观点的总结:
与传统的股权制度相比,代币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实施股权制度的成本高昂,需要律师、会计师、投行、证券交易所等配套机构来确保其可信性和流动性,而区块链上的代币天生具备这些特性。
一些尚未注册为公司的不正式组织,如偶像的应援会、微信群、网上社区等,若要实施股权制度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互联网时代,这些组织形态将成为比公司更普遍的存在。
股权可以用于筹资、组织利益相关方、决定投票权和分红权,这些功能代币同样可以实现。甚至代币还可以拥有股权所不具备的功能:代币的使用场景可以任意定制,从而设计出比股权更为丰富的应用。
代币的缺点似乎只有一点,那就是价格容易被操纵。股票同样可能被操纵,但至少有监管机制,而币圈目前还处于一种近乎无序的状态。
闪电认为,代币的优点远大于缺点,因此“代币经济将不可阻挡”。而我则认为,这些优点和缺点都是存在的,但这个缺点是致命的。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代币将沦为割韭菜的工具,整个行业也将无可救药,最终走向终结。
那么,“代币价格容易被操纵”的问题,是否真的无解呢?当然有。
最近火爆的Fomo3D游戏让人们对智能合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此之前,除了充值、提现和交易所交易,代币还有其他用途吗?几乎没有。因此,有人戏称,区块链的两大应用就是炒币和开会。
Fomo3D游戏中的P3D代币也可以买卖,但为什么不上交易所交易呢?因为P3D的智能合约提供的买卖操作比交易所更为复杂:每当有人买卖P3D,其他持有者会自动获得交易额的10%。
P3D游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呢?如果我们设计一种代币,希望避免价格被操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不上任何交易所,仅通过智能合约进行买卖,就像P3D游戏一样,在自己的官网上设立交易界面,通过调用智能合约执行交易。
买入后,代币自动锁定一周内不能卖出。
等到可以卖出时,下单后所有人都能看到你的卖单,但这个卖单在一小时后才生效(在此期间可随时撤销),以便对手方有足够的时间调整他们的限价买单。
显而易见,加上这些约束,可以有效地抑制操纵市场的行为:
既然“代码即法律”,没有监管,我们也可以用代码来实现监管。那么,问题来了:这么简单的措施就可以避免价格被操纵,为什么没有看到哪个项目的代币是这样交易的?
韭菜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想要操纵价格割韭菜的正是项目方自己。
我的看法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庄家有割韭菜的需求,韭菜也有被割的需求。
早在今年年初,V神就对全球范围内的发币割韭菜现象表示不满,提出了DAICO的概念。简单来说,投资者将ETH投入项目方,但这些ETH是随时间逐步解锁给项目方的,如果项目方表现不佳,投资者可以通过投票收回剩余未解锁的ETH。
那么,问题又来了:大半年过去了,是否有一个项目的ICO响应了V神的号召?
丹华资本的小姐姐经常说,她投资的项目要为币圈树立榜样,成为一股清流,但也没有看到哪个项目采用了DAICO的方式融资。
道理很简单,项目融资是完全市场化的。如果你的项目需要融资,你可能只需要一千万,但投资者却愿意挤破脑袋投入一亿,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你难道不收吗?
既然在这个疯狂的市场上,不需要DAICO也能轻松卖出代币并立即获得大量资金,那么又何必约束自己,设计出无法操纵价格的代币,然后只能埋头苦干,梦想着有一天能成功呢?
回到先前的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既然通过支付上币费就能将代币推入交易所,进而操纵价格割韭菜,并迅速实现财富增值,那么又何必约束自己,将代币设计成难以操纵的,然后只能辛苦地做项目,幻想着有朝一日能成功呢?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希望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
希望就在当前的熊市之中。时至今日,许多在牛市发行的旧币已经跌回原价,许多后来发行的币种已经严重破发,结果是:
泡沫被挤破,估值回归理性。
头脑发热的投资者被狠狠地教育了风险。
新的项目方再也不能通过发行代币来割韭菜圈钱。
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仍然选择发行代币的项目方,有很大概率是真心想做事的。为了赢得已经心灰意冷的投资者们的信任,他们一定会考虑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自我约束。市场上的新项目为了争夺有限的投资,将不再仅仅是比拼谁更能吹嘘,而是比拼谁的自我约束更真诚。
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拥有无限的潜力,有能力自我进化、良性发展。过去的一年,错误不在于区块链,而在于人性。现在行业再次站在了起点上,我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
令人遗憾的是,经过一年的起伏跌宕,财富在币圈玩家之间发生了大规模转移,有人一夜暴富且逍遥法外,有人血本无归,过去的一切已无法挽回。然而,历史的进程不会因个体的兴衰而改变,该来的终将到来。
面向未来,我们小散今天应该如何迭代我们的认知呢?
首先,不要对区块链失去信心,未来一定会更好。
其次,认清庄家的真面目。庄家割韭菜,依靠的是信息不对称——小散们不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但坏人知道自己是坏人。谁是发币圈钱的,谁是认真做事的,现在应该更加清楚了吧?既然已经被割过一次,自己心里就应该有一张黑名单。
第三,调整持仓。对于那些空气币和已经显现颓势的项目,不要抱有任何幻想,坚决清仓,换成btC,或者投资于那些更有诚信的项目方。未来如果真的出现通过智能合约主动约束自己的项目方,应该优先考虑这样的项目。
第四,交易所是万恶之源。如果没有交易所,庄家如何割韭菜?因此,“代币在交易所流通”和“区块链良性发展”是相互矛盾的。如果我们相信区块链将来会良性发展,那么可以推测交易所的成长性堪忧,平台币也就没有什么升值潜力。
实际上,交易所是前区块链时代比特币、莱特币等加密货币热炒时的产物。炒加密货币就像炒外汇一样,只需能实时买卖即可。这种简单粗暴的流通方式并不适合智能合约和通证经济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