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玩网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总体要求

zhoucl 1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app是一款安全、稳定、可靠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APP下载  官网地址

1- 1     总体要求

2- 1.1    意义与作用

3- 1.1.1   数字校园对职业教育的意义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奔腾而至,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VR/AR、区块链等都正在融合于职业教育实施的全过程中,并赋予职业和职业教育新的内涵和要求。一方面,传统职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革,而且一些新兴职业的“工作空间”和“工作方式”本身就依赖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另一方面,由于各类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正在发生重要变革。

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既满足社会和职业信息化的需要,又延伸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空间。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除了发生在校园内的教室、实验室、实训室等传统教学环境和校园外的工厂、车间、宾馆、医院等职业活动场所中,还发生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空间中。依托数字校园,构建跨越学校、企业和社会的虚实融合办学模式,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和方向。

4- 1.1.2   数字校园对职业院校的作用

数字校园将在职业院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交流合作、服务以及评价等方面产生积极的赋能作用。

5- 1.1.2.1  有利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构建人人互通的数字化学习空间,推动教学模式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在:

a)    支持教师面向校内开展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面向校外提供在线教学,服务企业培训和泛在终身学习;

b)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支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c)    开展虚拟仿真实训,既可以使学生达到模拟实际操作训练的目的,又可以大幅度减少昂贵设备的投入,减少实操耗材,提升实操实训安全系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岗位职业技能;

d)    引导学生适应信息化环境,提高数字时代所需的信息化思维能力,养成信息化行为方式,了解信息化交往规则,发展信息化职业能力;

e)    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6- 1.1.2.2  有利于“互联网 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搭建在线协同工作平台,提升“互联网 教师”职业能力,体现在:

a)    支持教师网络研修,提供在线培训,支持教师足不出校即可远程进修,开展终身学习,保证专业能力与双师型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b)    支持在线教研科研,提高研究效率,加速科技创新的步伐,提升职业院校自主创新的能力;

c)    构建在线协同机制,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政府和其他院校开展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d)    技术与教师双向赋能,以人机协同的方式共同指导学生,引导新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化,工作重心由繁琐、机械、重复的知识性教学,转向学习的设计、督促、育人、激励与陪伴等。人机协同将准确了解学习者的个性学习需求,兼顾个性化和规模化,真正实现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

7- 1.1.2.3  有利于管理服务效率和治理水平的提高

提供各类数据的集成和分析服务,有利于管理服务效率和治理水平的提高,体现在:

a)    促进校务实现全流程管理,面向师生员工提供一站式校务管理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b)    整合各种分散应用系统,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建成学校公共大数据库,打破因不同管理软件而形成的“信息孤岛”,实现各类基础大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c)    支持基于大数据的反馈和决策,实现扁平化管理,促进校务公开,提升院校治理水平;

d)    基于利益相关方,制定多元参与、协同发力的“数字校园”政策,构建人机结合、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协同的教育治理体系,有利于提升教育决策的参与度与透明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预见性。

8- 1.1.2.4  有利于校园公共服务和文化生活品质的提升

构建虚拟校园社区,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体现在:

a)    支持学生创建网上社区,鼓励学生反思并分享不同的观点,倡导师生平等,创设开放、民主的文化;

b)    提供网络公共服务和正版软件服务,营造诚信和自律的文化氛围;

c)    汇聚互联网上的数字化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发展师生人文素养;

d)    引入数字化生活、医疗、娱乐、保安等服务,提升校园公共服务水平。

9- 1.1.2.5  有利于推动职业院校走向现代化、国际化并有效服务社会

建设职业院校数字化社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院校对社会开放,体现在:

a)    网络化推动了全球化,数字校园无疑是沟通世界、提升职业院校现代化水平的必备条件,没有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就没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现代化;

b)    支持职业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或者职业院校开办特色专业产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于一体;

c)    支持职业院校优质特色教育资源突破校园界限,服务更大范围的职业群体,促进本行业本地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d)    获取产业行业需求,推介毕业生源,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产业人才需求的顺畅对接;

e)    支持职业院校向社会开放,提升院校的社会影响力,促进职业教育优秀文化的社会传承;

f)     丰富公共职业教育服务的内容与质量,变革公共服务的形式和结构,创新职业教育服务和产品的供给模式,使职业教育公共服务既具有公共性、普惠性、包容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同时,又具有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和协同化的特征。

10- 1.2    目标与原则

11- 1.2.1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施的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院校师生员工的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再造管理与服务流程,增强学校的治理能力,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拓展对外服务的范围,引领学校现代化发展,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信息化支撑和保障。

12- 1.2.2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原则

13- 1.2.2.1  坚持育人为本、注重体验的原则

a)    以育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着力于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提升,努力探求和构建适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数字校园;

b)    落实“师生是服务对象,不是管理对象”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师生成长与职业发展、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综合素养、职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师生对数字校园建设、应用和服务的体验感、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14- 1.2.2.2  坚持应用驱动、绩效导向的原则

a)    数字校园建设与发展应坚持问题导向、应用驱动,围绕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师生发展、社会服务、产教融合等方面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确立技术路径和发展目标,明确信息化需求,进行信息化应用系统设计、开发、部署和应用。通过应用持续推进机构改革、业务流程优化再造、管理服务和制度创新等工作;

b)    数字校园项目立项建设须克服为建设而建设的倾向,项目立项论证、实施和验收环节均应强化绩效管理,项目建设要坚持服务导向,充分考虑是否更加便捷高效、是否提高了管理服务效率、是否降低了管理运营成本。

15- 1.2.2.3  坚持统筹规划、分工协作的原则

a)    数字校园建设是学校全方位的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学校各个方面的融合发展,是信息技术条件下系统化、体系化的学校改革与发展工程,要将信息化上升为学校发展战略,与学校事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进行统筹规划;

b)    数字校园建设与发展涉及学校各个方面、各个部门,相关业务信息化必须由各业务部门主导,在学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分工协作,切实落实各部门的数字校园建设责任和协同义务,应将各部门数字校园建设任务完成及其绩效情况纳入学校考核体系。

16- 1.2.2.4  坚持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

a)    数字校园不仅包括技术系统,还包括组织体系。技术系统涉及多部门、多系统,需要进行顶层设计,进行数据标准编制和系统架构设计,处理好各系统之间关系,实现良好的系统集成,便于系统联通、数据融合共享,构建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组织体系涉及利益调整、组织变革,需要建成运行良好的数字校园规划、实施、运行管理、安全保障的体制机制;

b)    数字校园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通过一系列项目进行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要根据优先次序、轻重缓急、经费投入等一系列因素,确定如何分步实施数字校园建设项目及相应的改革任务。信息技术发展以及业务改革需要持续不断推进数字校园优化升级,这也决定了数字校园建设与发展要分阶段、分步实施,持续改进。

17- 1.3    内容与组成

18- 1.3.1   数字校园的建设内容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支持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服务体系的技术系统。为了保障技术系统的顺利建设和有效应用,还需构建相应的组织体系。数字校园为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校外人员等提供集成的数字资源、数字化教育教学、培训和管理服务,同时,促进学生和教师信息化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上述建设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如图2-1所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