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玩网

[经验]在de_forge上的经典战术讲解分析

zhoucl

   


    可能是CS的历史太过于久远,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熟悉,熟悉到一举一动都好似有很多经典,很多渊源。像dust2和inferno之类的国图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了解到哪怕是一个角落,各种基本的战略战术也是屡见不鲜,貌似已经没有继续挖深的余地了。不过近来,随着北美的CEVO联赛逐渐发展壮大,尤其是以WSVG的一系列创新举动让全世界的CS刮起了一阵小旋风。

    以de_forge、de_russka和de_tuscan这3张新地图的出现,一举打破了原先经典地图垄断CS的局面。本届WSVG中国站的比赛首次使用了de_forge这张地图,也算是在创新意义上的第一次尝试吧。
 

  首先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对de_forge这张地图作个总体了解:
 

  初一看地图全貌,给我个人的感觉就是——de_cbble的翻版,唯一的区别就是连接B点的通道又多了几条,所造成的影响也无非就是更有利于T一方的进攻。其实当初de_cbble因为太倾向于CT的防守已经受到很多玩家的诟病,而且像CPL和WEG这种专业赛事也基本放弃了这张地图。此次,de_cbble好好的接受了一次整容,新面孔一出现,便成为了CEVO和WVSG这类比赛的重要比赛地图,也许不用等待很久,我们的备战地图中可能就永远也没有cbble了,取而代之的很可能就是de_forge。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de_forge的战术讲解:
 

  进攻篇:
 

  不言而喻,作为cbble的改进地图,T在进攻中的加强成为了de_forge产生的唯一目的。原先坚固有如铜墙铁壁的B点现在被强制加入了一条直接从T spawn通往埋包点的通道——B点地下通道,而且从B点平台到T出口的距离也被大范围缩减,由此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让树在B点平台的狙击手不再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优势。其实,当初在cbble上垂死挣扎的T真正的苦恼也正是因为只有一条通往B点的通道,即使突破了第一道防守,后面通往埋包点的道路也是片地荆棘。而现在,新增的一条地下通道解决了全部的问题。由此开始,T对B点的包围简直是轻而易举,32包夹成为了最常见的战术之一。3名T从T常规出口冲出,另外两名T携带C4,悄悄的从地下通道给予CT最致命的一击。即便不是慢打,T开局便以rush的阵势杀向B点的话,B点往往是一场混战,位置上的优势决定了谁是最后的胜者。正是由于B点的防守变的极难组织,很多队伍在de_forge上做T进攻时都会对B点的CT特别照顾,可以说,负责B点防守的CT真是叫顾了上面顾不了下面,原先一把AWP定乾坤的局面,随着forge的出现,一去不复返了。
 

  熟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B点的一点点改进,让CT必须把防守重心压在B区,而A区的防守又呈现出人手不够的局面。现在的A点较之以前的cbble,更是易攻难守。forge改进了中路的布局,没有了2楼,对于CT的影响是,你们已经不可能上手就能洞察出T的进攻路线,哪怕是牵制也做不到。我们知道,在cbble上,作为T最头痛的就是在进攻中路的时候2楼有人,真是进退两难啊。现在好了,直接把2楼从地图上抹去了,可爱的TT们从此可以放心大胆的一路高歌猛进杀向包点。不仅仅是中路的改变,A点侧道的布局也大大的拓宽了,很利于团体进攻,地方大,人多也不挤了。以前是一个CT突前,卡侧道时,就那么宽一点的地方,枪法好的话,出一个秒一个,现在是你卡着,说不定什么时候排出来一排T,怎么卡?所以对于T来讲,进攻A点的时候已经不用很仔细的去摸索,完全可以奔放的跑起来打。
 


  很像1.5时期的cbble,只是效果更好,更有恃无恐

  • 上一页
  • 1

标签: